新闻动态
NEWS
查看更多+
-
全校2021-2022学年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与质量管理研讨会召开
-
我校组织完成2022年科教融合学院优秀导师奖和优秀研究生奖评选工作
2022-07-26为不断加强各科教融合单位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切实鼓励导师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激励研究生积极践行红专并进,科教报国,共同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事业贡献力量,2022年7月21日,“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教融合优秀研究生奖、优秀导师奖评选管理暂行办法》(校研字〔2020〕103号)和各科教融合学院前期推荐的2022年度优秀导师奖和优秀研究生奖候选人申报材料,组织校内相关合作院系评审专家开展了客观、公平、公正的研讨评审。经校内专家组评审表决,谢品华等20位导师荣获2022年科教融合学院优秀导师奖,杨金等20位研究生荣获2022年科教融合学院优秀研究生奖。本次奖评选工作5月份启动,历时两个月,“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根据规定,先期组织了学院推荐工作,并于本次成立了由校内各相关学科领域资深教授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开展独立审定工作,充分保障了奖项评审的权威性、公正性。经公示结束后,学校将正式颁发科教融合学院优秀研究生奖和优秀导师奖获奖证书及奖金。面向新时代,国家对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快实施科教融合育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校科教融合工作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科教融合将更加聚焦探索“科”的深度合作,完善“教”的全面融合,着力培养一批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
核科学技术学院举行万宝年院士系主任聘任仪式暨“王淦昌大讲堂报告会”
2022-06-302022年6月26日上午,核科学技术学院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主任万宝年院士聘任仪式暨“王淦昌大讲堂报告会”在西区科技实验楼二楼报告厅隆重举行。中科院等离子体所首席科学家万宝年院士、我校副校长杨金龙院士出席会议。会议由核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封东来院士主持。学院党委书记李良彬教授、副院长庄革等学院师生130余人参加了会议。杨金龙副校长致辞颁发系主任聘书杨金龙首先介绍了我校所系结合工作历程,及2020年成立“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编号52系)相关情况。他表示,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长期以来与我校密切合作,在人才培养、装置建设、科研合作等方面建立良好的关系;此次荣幸邀请等离子体所首席科学家万宝年院士担任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主任,在人才培养、科研等各方面对核学院进行指导和支持,将引领我们学校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等离子体与聚变方向进入一个更高的新阶段。随后,杨金龙宣读学校任命文件,并为万宝年颁发系主任聘书。万宝年院士对学校的信任表示感谢。他指出中国科大作为我国顶尖学府,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等离子体所与中国科大联系紧密,在学生的招生、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协同合作,作为核学院共建单位,合作亲密无间。他表示将义不容辞承担起系主任职责,为学院发展及我校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贡献力量。万宝年院士在“王淦昌大讲堂”作报告万宝年以“托卡马克物理基础和ITER科学研究概述”为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王淦昌大讲堂”做学术报告。报告从磁约束聚变能的角度介绍了托卡马克研究的物理基础和ITER面临的新科学挑战。聚变能资源丰富、高效,是人类未来理想的战略能源,聚变能的和平利用是人类共同的梦想。报告从材料、等离子体物理、燃料自持等方面解释了目前聚变能发电所面临的科学及技术挑战,其中能量约束是可控聚变的核心科学问题;从如何产生和稳定控制上亿度的等离子体方面详细讲述了受控核聚变的发展历史及托卡马克装置的物理基础。几代磁约束等离子体装置促进了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建造与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报告还简要介绍了ITER计划,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参加的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期望能在ITER的科学研究工作中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做好面临新挑战与新风险的准备。最后他殷切希望同学们能关注和参与聚变能事业的发展。报告后,在场师生踊跃提问,万宝年细致解答,讨论热烈。杨金龙、封东来向万宝年赠送了“王淦昌大讲堂”特邀报告纪念牌,并合影留念。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隆重举行2022届毕业典礼
-
我校成功举办首届科教融合单位教育管理人员、研究生辅导员(班主任)业务培训会
-
技术创新 服务战略”中国科大第三届工程类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2022-06-11为营造“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浓厚学术氛围,激发我校工程类研究生努力成长为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部署的现代工程领军人才,推动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5月28日,我校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中国科大第三届工程类研究生学术论坛。本届论坛以“技术创新服务战略”为主题,特邀在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中做出成绩的著名专家和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中勇敢探索的优秀研究生代表,与全校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以此推进研究生围绕“国之大者”,主动强化工程报国初心,自觉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论坛以“线上+线下”形式举办,吸引了全校1250位工程类专业学位及其他类型研究生通过“研究生信息平台”选课参加;约1.2万人通过“微赞直播”平台实时观看,近15万人次关注浏览,论坛反响热烈。5月28日上午8:30,学术论坛开幕式及主论坛在我校东区专家楼三楼会议室举行。中科院院士、我校副校长杨金龙,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中科院金属所副所长刘岗,中科院金属所先进钢铁材料研究部主任李殿中,科大讯飞研究院执行院长、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聪等嘉宾以及工程类研究生培养单位部分专家、相关负责人出席论坛开幕式及主论坛。开幕式、主论坛由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龚流柱主持。杨金龙副校长为论坛致辞。他介绍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背景下的科技和人才竞争态势,表示我国亟待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需要大量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主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需求的重要路径;故此,我校将工程类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定位为: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根本导向,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主要方向,着力培养能够推动科技创新应用成果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技术领军人才;围绕这一目标,我校加紧落实中国科大“‘德创’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部署实施“国家关键领域未来技术领军人才工程博士项目”,试点开展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硕博一体化培养实践,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工程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发展。致辞最后,杨金龙勉励研究生秉持“国家队、国家人、国家事、国家责”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入学习技术创新精神、思路和方法,在技术创新道路上勇于探索、勇敢前行,不断向“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进军、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用一流技术成果和工程成就报效祖国和人民。中科院金属所副所长刘岗在开幕式上作《加速材料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主报告。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国内一流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重要基地,中科院金属所秉持“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理念,从服务钢铁冶金工业向开发新材料、新技术跨越,不断推动我国材料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该所瞄准国家行业材料“卡脖子”难题,与行业领军企业联合攻关,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贯通,为一系列国之重器提供关键材料和技术支持。未来,金属所将继续面向材料科学国际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贯通材料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化创新链,奋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材料科学研究基地、先进材料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培养造就更多的材料领域领军人才。主论坛上,中科院金属所李殿中研究员作《高品质特殊钢与高端部件研制》主题报告。基于我国特殊钢大量依赖进口的现状,实现国产化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核心问题。李殿中带领研究团队攻坚克难,提出了钢中氧致偏析新机制、金属构筑成形机理、稀土在钢中作用机制等,成功实现三峡水轮机转轮不锈钢铸件、大型船用曲轴、核电压力容器大锻件等重大工程急需关键部件国产化。针对高端轴承长期受制于人的行业痛点,借助中国特色稀土资源发展稀土钢,将稀土钢运用到高端轴承中,为高端基础零部件国产化提供强有力支撑。科大讯飞研究院执行院长刘聪带来的主题报告为《深度学习时代的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及思考》。报告主要围绕感知智能与认知智能,着重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医疗、消费品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生动展示了多语种、个性化语音合成和情感风格方言迁移,机器翻译技术助力冬奥,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图文识别提升阅卷批改效率,手势识别技术实现“凌空手写”,语言生成技术与常识推理技术飞速发展等多项最新进展,提出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未来,“讯飞超脑2030计划”将让AI机器人走进每个家庭,推动智能语音技术与相关基础学科的相互促进。在优秀学生报告环节,我校工程博士研究生、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规划建设司一级调研员、信息化推进办指导组组长葛亮作《大数据助力保障粮食安全》报告。粮食事关国运民生,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粮食行业安全保驾护航。葛亮重点介绍了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基于粮堆温度预测的智能通风情境建模、基于粮情和图像数据的动粮监测、储粮安全知识库构建的实际应用。我校工程博士研究生、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环境保护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华绍广作《多源固废协同的矿区重金属污染源-径-汇控制研究》报告。华绍广所在团队针对重金属污染这一严峻的环境问题,将大宗固废高效利用与重金属污染治理相结合,利用污染物源头原位固化、污染物径流阻隔控制、污染物汇集长效净化等技术,从源-径-汇三个层次实现矿区重金属污染的全过程控制与治理,推动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性发展。我校工程博士研究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压裂酸化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车明光的报告题目为《云端+高性能计算裂缝实时监测评价系统》。压裂是开采页岩油气的钥匙,但裂缝实时评价仍是行业难题。车明光在报告中具体阐释了监测评价的技术原理,分享了在多地页岩气井、油田的实际应用案例。经过近四十年的研究积累,成功运用云端+高性能计算,解决了现场实时评价问题。下午13:30-18:00,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分别牵头承办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能源动力”“材料化工、资源环境与生物医药”三个分论坛同步进行。各分论坛分别由我校李京教授、刘功发教授、夏长荣教授主持。我校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围绕各自研究方向作进展汇报。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中科院金属所、中科院应化所、华为云语音语义创新实验室及我校16位专家学者担任学术报告点评嘉宾,对各分论坛学术报告的成果情况、研究不足和改进方向进行了专业点评。论坛最后,各分论坛专家评审组宣布学生获奖名单,全校6位工程博士研究生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三届工程类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学术报告奖”、6位工程类博士、硕士研究生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三届工程类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学术报告提名奖”。举办全校工程类研究生学术论坛是落实中国科大“‘德创’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深化工程专业学位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论坛自2020年开始举办,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为广大师生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论坛旨在鼓励支持全校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勇于肩负时代重任,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努力产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不断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把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通知公告
NOTICE
查看更多+
-
08/24
2022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课程助教、研究生助研岗位...
-
08/21
202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2级研究生新生入学疫情防控相关要求
-
08/19
202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名单beat365在线登录(持续更新)
-
07/22
2022研究生院部分办公室临时搬迁的通知
-
07/19
20222022年秋季学期研究生网上选课须知
-
07/18
2022Instructions on Postgraduate C...
-
07/14
2022关于举办2022年第十五届中国科大-香港城大博士生在线学术论...
-
07/14
2022关于做好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学期注册工作的通...
信息系统
INFORMATION SYSTEM
查看更多+

网络课堂

导师遴选系统

研究生信息平台

研究生学位申请

视频会议系统

管理门户

学位论文评阅

课表查询

提前面试申请

夏令营

研招管理系统

导师门户系统

学历查询

学士学位申请

优博论文申请

实践导师遴选
文档下载
DOWNLOAD
查看更多+
学籍奖助
学位授予
专业学位
导师工作
- 学籍奖助 | 博士硕士生在读证明(中英文) 2019-12
- 学籍奖助 | 硕博连读博士生在读证明(中英文) 2019-12
- 学籍奖助 | 专业学位硕士生在读证明(中英文) 2019-12
- 学籍奖助 | 进修生在读证明(中英文) 2019-11
- 学籍奖助 | 研究生办理毕业证明书审批表 2021-11
- 学籍奖助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籍变动审批表 2021-06
- 学籍奖助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休、复学审批表 2019-12
- 学籍奖助 | 博士、硕士毕业证书英文译文 2019-09
- 学位授予 | 博士学位申请书 2020-06
- 学位授予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士学位论文送审申请及预评审表 2022-01
- 学位授予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审核表 2021-06
- 学位授予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 2022-02
- 学位授予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表 2021-06
- 学位授予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2021-06
- 学位授予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计划和成绩登记表 2019-09
- 学位授予 | 申请列为授予学士学位的专业简况表 2019-09
- 专业学位 | 工程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审核表 2019-09
- 专业学位 | MPA学位论文答辩情况表 2019-09
- 专业学位 | MPA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审核表 2019-09
- 专业学位 | MBA学位论文评阅书 2019-09
- 专业学位 | MBA学位论文评阅人组成审核表 2019-09
- 专业学位 | MBA学位申请者审核材料清单 2019-09
- 专业学位 | MBA学位申请流程图 2019-09
- 专业学位 | 增设工程硕士课程申请表 2019-09
- 导师工作 | 中国科技大学各学位点招生博导汇总表 2020-03
规章制度
RULES
查看更多+
学籍奖助
学位授予
专业学位
导师管理
- 学籍奖助 | 关于印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费管理办法》的通... 2017-10
- 学籍奖助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学历证书制作、发放及学... 2019-03
- 学籍奖助 | 研字[2017]17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注册... 2017-08
- 学籍奖助 | 校研字〔2017〕186号 关于印发《中国科学技... 2017-12
- 学籍奖助 | 高等学校学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办法 2014-08
- 学籍奖助 | 高校学生获得学籍及毕业证书政策告知 2007-10
- 学籍奖助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担任助教管理办法 2022-08
- 学籍奖助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担任助研管理办法 2022-08
- 学位授予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国家保密局关于印发《 涉... 2021-11
- 学位授予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关于研究生答辩后申请学位的补充规定... 2022-03
- 学位授予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管理办法(试行... 2022-04
- 学位授予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网络视频答辩要求与相... 2022-05
- 学位授予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关于优秀博士生提前答辩申请学位的规... 2022-01
- 学位授予 | 学位服着装规范 2019-12
- 学位授予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关于授予来华留学生学位实施办法 2018-12
- 学位授予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关于优秀博士生提前答辩申请学位的规... 2018-12
- 专业学位 | MPA中期考核表 2019-09
- 专业学位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成绩管理办法 2009-12
- 专业学位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关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2009-12
- 专业学位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暂行... 2009-12
- 专业学位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 2003-04
- 专业学位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关于加强我校专业学位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1-05
- 专业学位 | 关于下达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教学合格评估结果... 2001-02
- 专业学位 |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1999-06
- 导师管理 | 教育部关于全面落研究生导师实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 2020-09
- 导师管理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下放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批权... 1999-09
- 导师管理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上岗审定工作实施办法 2005-04
- 导师管理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改革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核办法的通... 1995-09
- 导师管理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岗位职责与管理办法 2021-12
- 导师管理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任博士生导师教育培训管理办法 2017-09
- 导师管理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导上岗审定流程图 2005-04
- 导师管理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关于梳理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通知 2020-06